|
【二氧化碳】“卖炭翁”和“买炭女”新传 |
【eryanghuatan】2010-8-25发表: “卖炭翁”和“买炭女”新传 ○名词解释碳汇: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碳汇林:以充分发挥森林的碳汇功能,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减 “卖炭翁”和“买炭女”新传○名词解释 碳汇: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碳汇林:以充分发挥森林的碳汇功能,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减缓气候变暖为主要目的的林业活动。 首都北京的女孩于玲和秦岭深处的山民薛国安,于无意之中,他们走到了这个时代生活的最前沿。她成了“中国民间购买碳汇第一人”,而他正守护着陕西省第一片“碳汇林”。尽管“买碳女”于玲对自己每天的碳足迹计算痴迷到“走火入魔”的地步,而足不出山的 “卖碳翁” 薛国安至今仍未弄明白自己守护的那个林子为什么叫“碳汇林”。 北京“买碳女” 和秦岭“卖碳翁” “平时上下班开车,下班后出门娱乐,我都是能坐公交车尽量坐公交车,所以我的车一年的碳排放比别人少一半以上。”于玲颇有些得意地说。她的账是这么算的:每天开1.6l的大众宝来上下班需要25分钟,一年下来排放的碳将近1.5吨。而购买300元的碳汇,碳汇金用于植树可以吸收1.7吨的二氧化碳,基本扯平。 于玲是2007年得到中国民间购买碳汇第一人这个标签的。当年12月28日,她向中国绿色碳基金北京专项(中国绿色碳基金是设在中国绿化基金下的专项基金,属于全国性公募基金)购买了1200元的碳汇车贴,以抵消6.72吨二氧化碳,这笔钱可以用于造一亩高品质的碳汇林。 对于于玲如此小心翼翼的环保行为,60岁的山里人薛国安是无法感同身受的。他是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黄柏塬乡核桃坪村五组村民,地处秦岭腹地,现在是一家生态农业公司的护林工。于玲购买的“碳汇”,对他来说实在太过深奥。 薛国安说,今年5月8日,从山外来了100多辆自驾车、200来人,他们在村子后山荒地上种了10亩果树苗,如今这块林地也成了他看护的领地。而这10亩果林,也正是陕西省第一片“碳汇林”。 “没想到现在的城里人也蛮能吃苦的,从这个梁子爬到那个梁子,一万多株果树苗全都种下了。”薛国安的护林搭档黄兴立说。 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全的薛国安和黄兴立一直以为这帮城里人来山里种果树是来帮助核桃坪村这个全国重点扶贫示范村发展经济和扶贫的,所以他们俩对这片命名为“碳汇林”的果树林格外关照。 义务植树和“林业碳汇”双向选择 每天晚上,在薛国安拉亮白炽灯泡的时候,于玲打开的是节能灯。于玲家里用的全部是节能型家电和洁具,随手关灯、手机充完电后会立即将充电器拔下,每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都透露出于玲的低碳潜意识。当身边的朋友热衷于“偷菜”、微博的时候,于玲每天都要去北京林业碳汇网上的“碳足迹计算器”上“报到”,测算自己一天的碳排放。于玲对碳汇的执着,在朋友和家人眼里已到了有点“走火入魔”的地步,她现在连买衣服或者洗衣服都要先上网做一下碳足迹的计算。 在于玲的带动下,她的不少同事现在也经常光顾“碳足迹计算器”。她的一个同事今年3·12植树节时,没有在像往常那样开车跑个百十公里去搞个义务植树,而是和七八个同事合伙掏了5000元钱买了“林业碳汇”,而这些“都是被于玲带动出来的。” 在于玲看来,义务植树应该是结果大于形式,而“购买碳汇基金让专业人士来种树更能保证树苗的成活率和质量。”今年,于玲再次购买了300元“碳汇”。 相比于玲,薛国安毫无疑问专业得多,他认为“城里人种树没经验”。现在薛国安和黄兴立每隔十天就要爬上梁子去看一下刚种下不久的那10亩“碳汇林”,如果下雨路不好走就半个月上一次山。依照他们俩的预计,这10亩“碳汇林”成活率应该在80%以上,大雪封山时期估计会冻死两成。 事实上,像于玲这样自发购买“碳汇车贴”的默默无闻者,目前在北京已经有了5000多人。不过对于总人口上千万的首都北京而言,这个数据有点少得可怜。记者通过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宣传中心了解到,登录中国绿化基金会专设的碳汇网、中国银行任何网点和邮局都可购买“碳汇”。但这三个渠道知者寥寥,中国碳汇网捐赠系统购买碳汇的登记人数截至8月18日也仅为20人。 而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即便是林业部门的官员,很多对“碳汇”这个词也是头一回听说,知之甚少。 “碳汇”,意味着责任和时尚 “林业碳汇”作为一种自发行为,在先行者的示范下,极有可能演变成一种时尚和负责任的行为标杆。 这方面,“敢为天下先”的广东再一次走在了前沿。 拥有一个小公司和一辆私家车的广东人叶海东,2008年4月向中国绿色碳基金购买了1万元“碳汇”用于植树造林。1万元“碳汇”可以抵消他这辆车10年的碳排放,同时他也是广东个人购买“碳汇”第一人。 而据中国碳汇网官方记录,2007年已有一家加拿大外企“嘉汉林业”捐资50万元购买了广东河源及梅州“碳汇林”的碳计量。2008年5月,广东龙川“碳汇”造林项目启动,3000亩山地种上南方常见的优良树种,20年后将成为每年吸收3667.5吨二氧化碳、排出1080吨氧气的“碳汇林业”。这也是广东首批碳汇林业项目。今年3月,深圳航空推出以积分兑换树苗的“碳汇”计划,这是国内首家力推“碳补偿”的航空公司。而在欧洲,要求飞机乘客负担与排放量相应的费用,早已是司空见惯的普遍做法。 与此同时,“国字号”大企业在“林业碳汇”方面也做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努力。中石油率先投资1200万元在北京房山区青龙湖镇造林6000亩,预计到2027年能吸收108000吨二氧化碳,此“碳汇额度”将归中石油所有。而广东的龙川“碳汇林”也在后期得到了中石油的部分注资。据了解,中石油在“林业碳汇”方面将陆续投入3亿元,这笔资金交由中国绿色碳基金托管。今年5月,长庆油田准备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20—30年时间在甘肃庆阳庆城县城附近的教子川流域建设100万亩碳汇林。而距离庆城县不远的庆阳市环县甜水镇,“2010上海世博会低碳世博林”业已动工,到2011年年底,这里将矗立起一片千亩“碳汇林”。 现在,“买碳女”于玲偶尔会去趟八达岭林场,她购买的“碳汇林”就在此地。原本只及腰部的树苗已蹿到3米多高了。而薛国安和黄兴立依然蜗居在秦岭的深山里,他们也许一辈子都不会知道自己正从事着当今世界最朝阳的产业——林业碳汇。 |